
平行進化論新證據: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牙形刺以幾乎相同的方式適應各自棲息地(
Credit: David Terrill, Charles Henderson)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科技日報(聶翠蓉):平行進化觀點認為,具有共同祖先的有機體即使彼此被分隔在相距千裏的不同地域,也會以同樣的方式進化。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23日報道,德國愛爾蘭根-紐倫堡大學和加拿大卡爾加裏大學的古生物學家為平行進化提供了新的證據:他們利用在不同地理位置發現的二疊紀早期脊椎動物牙形刺化石發現,盡管生活在不同的地理區域,這些脊椎動物仍以幾乎相同的方式適應各自棲息地。相關論文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刊-生物科學》。
科學家們證明平行進化論的最有名例子是,大約6000年前生活在各種火山口湖泊中的魚類。雖然有的魚類捕捉小蝦為食,有的到較深水域捕魚,但它們在不同棲息地形成了“身體粗壯、嘴巴扁平”的相同形態。
作為最早的脊椎動物之一,牙形刺是大約5億至2億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有機體,它們的錐形牙齒仍然可以作為微化石在全球各地的沉積岩中找到。科學家估計,生活在二疊紀早期的牙形刺大約有3000種,這些亞種在進化過程中產生了一些相似的適應性。
卡爾加裏大學科學家埃米利婭·雅羅喬夫斯卡負責從玻利維亞和俄羅斯等地收集牙鮃魚(一種牙形刺動物)的40多個化石,這些化石的長度隻有2到3毫米。他們用高分辨率掃描儀對化石進行了掃描,建立了精確的三維模型和相關數據,排除了這些來自不同地區的牙鮃魚曾經相互接觸的可能性。
對牙齒元素形態的細致分析證實了科學家們多年來的猜測:盡管這些棲息地彼此遠隔千裏,這些古生物魚類移居到新的棲息地後,仍以幾乎相同的方式適應不同的食物來源。通過對多年來大量化石樣本的比較,研究人員確認,在玻利維亞和俄羅斯發現的牙形刺化石來自具有共同祖先的有機體,來自兩個不同地區的牙鮃魚譜係遵循相同的發育模式。